最新文章 |
推荐文章 |
|
联系方式 |
自由贸易寻路,外贸阴云不散
![]() 自由贸易寻路,外贸阴云不散 而国内经济转型遭遇全球经济不景气的中国,则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低端制造的升级,必然面临来自欧美高端制造业的挤压,而固守低端又难以抵挡来自东南亚、印度等人力成本更加低廉国家的冲击,可谓进退失据,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早已超出了贸易领域。 来自浙江的贸易商吴文泽对“自由贸易”这四个字很感兴趣,确切地说,他对一切能增加出口的手段都感兴趣。他是一家工业配件企业的销售代理商,这个41岁的浙江中年男人认定,“自由贸易”能给他带来“财富”。 吴文泽只是在中学历史书上才知道“海参崴”这个地名,也就是俄罗斯远东著名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这里距离吴文泽的家乡万里之遥,但从9月2日开始,突然增多的军警和随后而来的各国政要,在这个俄罗斯远东港口城市所关心的,是和吴文泽一样的话题——自由贸易。 这里是APEC峰会的现场,俄罗斯是这届APEC峰会的东道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成为这届APEC最重要贵宾之一。此时此刻承受着外需不振的中国,众多像吴文泽一样的商人都清楚地意识到,此时此刻的中国和他们,对“自由贸易”的苛求,超乎以往。 环境压力超乎以往 在中国的外贸格局中,欧美市场占到出口量的70%。而不久前广交会的数据显示,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欧盟,不仅成交额下降5.6%,而且到会采购商减少11.15%;作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的美国成交额下降8.1%。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分析说,到会采购商的减少是更应该引起重视的信号,这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市场的未来预期。 而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同样显示中欧日常贸易的冷清:1~4月,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总值1705.3 亿美元,增长仅0.3%。4 月,中国对欧盟出口负增长2%,这已经是今年以来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连续4 个月出现同比下降。 外需市场疲软,主要受制于外部市场经济增长的乏力,而这一状况亦体现在投资方面。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4 月,欧盟对华投资大幅降低,欧盟27 国对华实际投资19 亿美元,同比下降27.9%。 1~4 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8.81 亿美元,同比下降2.38%。 尽管在最近的各项数据中,中国与金砖四国、非洲国家等之间的外贸增长成为新的亮点,然而,诚如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所言,虽然新兴市场势头强劲,但中国主要传统市场还是在欧美,新增部分无法弥补缺口。另外,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未来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强。 贸易摩擦不断 今年以来,应对不断增多的贸易摩擦成为商务部越来越重头的工作,有关贸易摩擦的媒体通气会一再召开。据商务部统计,一季度国外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6 起,是去年同期的1.8 倍,涉案金额将近30 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4 倍。此外,不少国家还制定和实施产品环保标准、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国内税费等措施。 商务部发布的2012 年《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涵盖了中国16 个主要贸易伙伴新出台或拟发布的820 多项贸易投资政策和壁垒信息以及69 起新立贸易救济措施的有关情况。2011 年,我国与上述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出口总额约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2%。 近期美国方面的两大举动更具深意:一是美国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的成立,二是美国国会修改反补贴法案。分析人士评论说,执法机构的设立释放出美国加强对华贸易执法力度的强烈信号。而就在联邦法院裁决美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措施违法之后,美国国会就启动了立法程序,迅速完成了对反补贴法案的修改,这更显示出美国在贸易层面对华施压的决心。 种种迹象表明,发达国家在贸易摩擦上所做的一系列举动都是战略之举,而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必是短期无力改变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研究部研究员隆国强表示,美国为尽快复苏经济、重振本土工业,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基建和科研、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环境保护等成为投资重点。同时,中国近年来也在采取类似方式发展类似产业,中美贸易关系将从互补性为主转向越来越多的竞争。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余本林认为,除了因产业升级受外部打压增多之外,新兴经济体与中国多元化的策略也更易出现贸易摩擦。另外,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宣传,目前已从“威胁论”转向“责任论”,这事实上都是发达国家的战略考虑,要求中国承担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责任。 “再工业化”隐忧 大选之年,“再工业化”战略成为美国总统奥巴马赢得民心的一张“王牌”。奥巴马不愿意企业再把珍贵的就业岗位输送到国外,不希望美国以金融投机和重债缠身闻名,而要把振兴制造业作为增加就业和扩大出口的重要途径,并打算从税收到资本投入,给予制造业企业更多扶持。 响应“再工业化”战略的,当然欧洲也在其中。这着实让人忧虑:未来的国际市场,即便欧美经济体复苏,是不是属于中国,仍然前途堪忧。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日前谈到外贸形势时就表示,在产业竞争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力提倡“再工业化”,更加注重制造业发展,不仅在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投入,与我形成竞争,而且也大力吸引传统产业回归,与我也形成竞争,加上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我竞争面扩大,大大压缩了我国国际市场空间。 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显示,1 ~ 4 月,中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7016 家,同比下降13.94%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38%。在行业吸收外资方面,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70.2 亿美元,同比下降4.4%,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4.9%。 而自去年11 月以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DI)已经连续六个月出现负增长。 来自埃森哲的调查报告则显示,在接受埃森哲调查的跨国公司高管中,约65% 表示过去24 个月转移了制造业活动,2/5 表示工厂已经迁回美国。 公开消息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趋势:世界著名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最近刚决定把小型挖掘机的生产线从日本迁回美国佐治亚州,并将伦敦的一家工厂撤回印第安纳州。福特汽车(微博)公司已陆续从中国、日本和墨西哥撤回部分岗位,并计划到2015 年在美国本土投资1600 亿美元,并创造12000 个就业岗位。美国先进能源集团总裁希金斯公开表示,2010 年,先进能源关闭了在中国的生产线,转而在休斯敦建立工厂。希金斯预计,未来四五年内,美国LED 灯具的国产货占有率将达到75%。 来自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数据同样提供了佐证,截至今年4 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33 个月扩张,新订单、产出和就业等指数全面上升。在18 个制造业行业中,当月有16 个处于扩张态势。 李义平认为,目前中国出口产品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而多为发达国家可生产而没有进行本国生产的产业,若是政策鼓励见效,产业回归很可能变得轻而易举,也有可能首先表现在对华投资减少,以及对华进口的减少。 转型之艰 李义平说,眼下的现状是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好时机。他介绍了“比较优势”的理论:谁能想到黄沙漫天的以色列,农业及其与农业相关的技术反倒相当发达;荷兰常年低温、湿寒,并不适合花卉的生产和出口,这样的条件反倒造就了荷兰的养花技术;瑞典等著名的弯道滑雪国家,本身并没有适合大曲道滑雪的高山环境,便把小山丘和小跑道设计得更加具有挑战性……“不利的条件,会逼着人们以技术创新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往往反倒创造了新的优势。”李义平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力的稀缺程度将增加,现有重视经济总量的经济增长模式,将被提升到重视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和人均增长量的经济增长模式。 然而,现实并不总是按照经济学的理性来行事。4 万亿元投资和10 万亿元贷款生成的脓疮至今还未找到很好的痊愈之法,可投资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大棒又已高高举起,转型升级再一次被GDP 工程死死裹挟,甚至无限期搁浅。 不久前政府层面的救市项目再一次圈定在了产能过剩的行业领域,以至于大型钢铁公司投入巨资不是去建钢材(3406,162.00,4.99%),而是去养猪的类似现象时有发生。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微博)说,已经过剩了的行业继续投放资金,只会使短期的GDP 结构性失衡进一步恶化,这是饮鸩止渴的政策。然而,结构调整又无形之中增加了难度。他对企业界的告诫是,放弃幻想,从今天开始,把思路和精力放在思考如何加快转型和升级换代。 |
||||||
|
![]() |
![]() |